首先說明的是,筆者收藏老電影設備和拷貝純屬是對兒時露天電影的喜愛,在老電影收藏界是個只知兒時喜愛露天電影,為了懷念兒時摸著漆黑和彎彎曲曲的山路,跑到近則幾裏,遠則十幾裏,甚至二十多裏路程,晚飯可以不吃,但電影必須去看。
六十年代初,筆者出生豫南大別山下一個十分貧窮和偏僻山村,轉眼幾十年過去,每每回憶起當年那股不怕天黑摸山路,甚至冒著雨夜看露天電影的勁兒,直到今天也不知是為啥,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精神,更不理解的是,一些電影看了一遍又遍,從來不知厭煩不去觀看了。
九十年初,為了改變家庭貧窮面貌,村裏百分之九十年輕人,都選擇到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淘金”(打工),筆者就是這支被稱之為“打工大軍”隊伍的一員,從此基本告別了兒時喜愛的露天電影,隨著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給農村露天電影帶來極大衝擊,露天電影在農基本沒了市場。
九十年代末,隨著農村經濟的提升和電視機的普遍普及,作為一個曾經露天我身在江
湖而如今在江湖卻沒有流傳我的傳說。電影鐵杆忠實觀眾,在家鄉曾做過調研,幾位曾經在公社(現鄉鎮)時期,就從事露天電影放映員在接受採訪時,告訴筆者:喜愛露天電影的觀眾年齡段基本來自四、五、六、七十年出生的人群,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九十年代初,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正是年輕人時代,這些人一走,露天電影也就沒了市場。
曾在家鄉縣電影公司從事幾十年電影放映員和電影機器保養與維修申光華老師,於筆者談論老電影機維修和電影拷貝收藏時,申光華老師感歎道:老電影是個好東西,她不僅用小小膠片記錄了一個時代,也感染了好幾代人,作為一名老電影工作和愛好者,隨著露天電影退市場,和全國電影機械廠的轉行,老電影收藏和愛好者們,辛辛苦苦所收藏的機器和拷貝,特別是機器零部損壞了,就是有人會修,零部件市場上也很難購找到。
2016年6月,為了留住對兒時露天電影的記憶,從老家收購一臺南京電影機械生產的FK165—A放映機,由於本人是個大老粗當時沒有試機,拉回鄭州插上電源一試傻眼了,電源沒有一點動靜,情急之下,想到了街頭修家電的和鄭州科技市場,於是便冒著30多度高溫騎著電動車轉了大半個鄭州城,我眼中的“寶貝”疙瘩剛掏出包,修電器師傅看—眼,就說:這種沒用的破爛玩藝,不修……
—陣苦思冥想,返回途中,突然想到省電影公司,騎車去省電影公司試試運氣,找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找到,—打聽,原來省電影公司辦公地早已拆遷了,一位好心人大哥指點,讓我省電影公司家屬院打聽、打聽。找到家屬院連問十幾位老人,都說老電影早已沒有市場,原來技術服務部技工下崗後,不知幹什麼去了。
人不到黃河心不死,返回家中,我憑著年青時好搗鼓收音機和小電器,來個死馬當活馬醫,拿出平時修家裏小家器用工具箱打開電源箱,一個多小時後,再插上電源,電壓表指針轉了,一陣驚喜過後,從放映箱提出放映機,連接電影接線,放映機轉了約半個小時後,放映燈突然不亮了,這傢伙可不能隨便搗鼓的。
幾天後,老家一個親戚讓我回去辦事,我突然想起老家過去和關係相當不錯的時任公社電放影隊李國柱隊長,於是便把機器放進車子後備廂從鄭州拉了回去,果然找到了“救命稻草”,李國柱隊長聽完介紹後,便和我—塊進城找到了文前所提到申光華老師,申老師果然技術了得,經過兩個小時精心維修,放映機一切正常了。
本人雖然在老電影收藏界是新兵,也許是兒時對老電影的感情太深,從此一發便不可收,短短幾個月時間,除從親朋好友處打聽誰有老電影拷貝外,還從老電影愛好者群和網上尋找,浪費了經濟不說,浪費大量寶貴時間。同時,筆者也得到一個肯定結論,愛好和收藏老電影者,年齡結構大都是七十年代前的人群,大部分是處於愛好。但也有不少專門從事低價購,轉手高價出售,專門吃收藏者飯的,花幾百元,甚至一千多元買部片齡幾十年滿身“傷痕”接頭多,膠片品質差,上機就跳片沒法放映的“垃圾”太划不來。
筆者所收藏的十幾部電影拷貝裏,黑白膠片還好些,尤其一些所謂彩色電影膠片,大多都因存放年代長沒放映過,再加之保管不好,外表裝片鐵盒鐵皮大多都鏽跡斑斑爛掉,裏面膠片都變成模模糊糊紅藍色,膠片上人物像更不用說了。
從事老電影收藏到底有多大價值?聽一聽這位長期從事老電影收藏和研究專家的評說:收藏老電影機器和拷貝,第一要先考慮家庭經濟來源,第二要考慮時間問題;收藏老電影需要有經濟基礎,沒有經濟經濟基礎,收藏幾部玩玩可以。
任何產品都是有時間差的,從事電影機械設備生產廠家已停產三、四十年了,再過十年、二十年,不僅配件不好找,拷貝基本都不管了,花費大量財力和人力收來的“寶貝”,可能大都變成了廢品,我們這些四、五、六、七十年代的人,再過二十年還有多少?我們面前是“寶貝”,在孩子、孫子們眼中連“廢品”都不是,當作“垃圾”扔了……
事實的確如此,再過二十年,當我們老去不能動時,只怕連存這些“寶貝”地方都難找,因為那個年代己不屬我們了,只能眼睜睜和乖乖的讓小輩們當“垃圾”扔掉。
老電影機械和拷貝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筆者認為:在電影技術越來越先進的今天,它的收藏價值不大?為什麼?因為真正對老電影有懷舊的,除了我們這些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外,八零後出生的人,又有幾人對老電影有懷舊感?尤其在網路發達的今天,打開電腦、手機想看什麼沒有?除此之外,既輕便又高清的數碼放映機將逐步代替老電影機械。